滤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滤袋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话新事道心声新风吹进编辑部民情恳谈心连心

发布时间:2020-02-27 12:04:37 阅读: 来源:滤袋厂家

农民代表与省委领导、编辑记者面对面交谈

“画得太像我了”

媒体聚焦

一堂生动的民情课

参观云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

看着读者来信中“坐在灯光下抓紧时间看看旧报纸”的话语,我们每一个编辑记者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昨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在云南日报社2楼会议厅热烈展开。13位云南日报邀请的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朋友走进编辑部,与省委领导、报社编辑记者面对面交流。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的身边坐着农民企业家郑安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沈立党的身旁坐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徐体义,村民小组长与报社记者,村支书与网络编辑……大家不分职位、不分主宾,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声,话发展、说变化、讲困难,家长里短中透露出亲密的党群干群关系。“农民走进党报的论坛,说明农民的地位提高了,这是农民的福气。”农民企业家肖燕十分感慨。

“从6月17日到今天,25天的时间,在寸土寸金的云南日报头版,我们刊出了27篇农民读者自己撰写或口述的稿件。”会上,云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为农民朋友准备了一个专题汇报。6月17日,云南日报以3封农民来信在一版推岀重点栏目“话农村新事、道农民心声”。这个党报与农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才一亮相就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尤其受到基层读者欢迎。

来自蒙自市文澜镇新房子村的胡海舟就是在6月17日“打头炮”的农民作者。编辑汇报刚一结束,他就第一个抢先发言:“那天我写的信见报后,很多农民都说,我替他们说出了想看省报的愿望。”他说,以前农民的梦想就是能够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不饿肚子。现在,农民讲究生活质量,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就更要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农村没有阅报栏,订报当天送不到,看报的人越来越少。希望报社把脚步迈向农村,把报纸办到读者中去,这样农民就会被吸引来看报。”

事实证明了农民朋友所说的话。“话农村新事、道农民心声”开栏20来天,仅读者信箱收到的稿件就超过了百篇。有的来信一封就有几千字,许多来自农村的读者通过电话、来信来访、请记者或通讯员转述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该栏目。

为办好这个栏目,反映好来自基层的“民言民语”和“民声民情”,报社还派出记者深入基层,对农民的诉求进行求证,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做出回应。

来自云龙县的杨吉斌种植的名贵中药材重楼由于干旱影响长势。7月3日云南日报刊登的《盼扶持重楼药材种植》说出了他的诉求。这次来参加座谈会,杨吉斌的目的还是通过报社搭建的交流平台反映问题,为合作社101户的乡亲呼吁加强改善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日报上刊登了我的‘上项目要多听农民建议’的报道后,施甸县水务局就第一时间赶到了我家进行解释,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施甸县是全国冬季农业开发的示范点,但在4年连旱之后,水危机与农业发展用水的矛盾凸显出来。来自施甸旧城乡旧城村委会旧城村民小组小组长金忠富说,没想到登报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希望今后多登点农村的群众心声。”

云南日报一改以往机关党报对准领导、对准机关工作的旧面孔,积极回应农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云南日报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诉求,维护农民的利益……会上,13位受邀农民代表向一个小小的专栏迈出的不同寻常一步,树起了大拇指。

听到农民朋友的这些话,赵金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朋友在党报版面上有了一块空间,把发展的愿望、梦想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都反映出来,通过报纸这座桥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形式。传达党的声音,反映社情民意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这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云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田静说,看着读者来信中“坐在灯光下抓紧时间看看旧报纸”的话语,我们每一个编辑记者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听着读者热线中“盼望报纸能够注重来自基层的心声和呼唤”的言语,我们每一个编辑记者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云南日报还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QQ、微信、短信等媒介,打造更广更全面的平台,针对农村农民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拓展报道,将农村新事、农民心事更多地呈现在报纸上。

进入专题

进入专题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下一页 末页

朱选文医生

孙焱医生

东营博爱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