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滤袋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衰老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20 17:51:00 阅读: 来源:滤袋厂家

衰老探索

衰老是死亡的前奏。要想实现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必须对衰老之谜进行全面、深刻、认真的探索,找出衰老的根本原因,实现抗衰老、推迟衰老的目标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所长格留利其所说:“迄今为止,我们最大的努力在于要对衰老过程有更好的了解,但是这种努力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必能大大延长人的平均寿命,或者也会明显地延长人的自然寿命。”尽管人们都不想衰老,但衰老是生命的一种现象,是生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的生命不能永世长存,一切生物个体都会逐渐老化――衰老直到死亡。由此看来,每个人迟早是要衰老的,也可以说,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衰老不可抗拒,但事实上人们衰老的早晚有很大不同,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的,有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而有的人却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究竟何在呢?可见,对衰老的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衰老与早衰衰老是生命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指50~60岁以后。国外将40~60岁,称为渐衰期,60~74岁为近老年期,75~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就是长寿者。我国一般认为,50~65岁为老年初期或称初老阶段,65岁以上为老年阶段,80岁以上为高龄阶段。当然,由于人的体质情况和平均寿命不同,单凭年龄来划分衰老分期,是不够科学的,还应结合衰老的特征来划分衰老分期,这样才比较灵活、实际。事实上人体的衰老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不但不同的人衰老开始的年龄各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人各个器官结构和功能退化的年龄也不一致。一个人按出生后个体生存时间来计算的年龄称作“时序年龄”或“年代年龄”,“年历年龄”。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一般人状况相当的年龄称作“生物学年龄”。生物学年龄又可再分为生理学年龄与解剖学年龄。部分人的时序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可以为5~10岁,甚至更大。也就是说,衰老可能提早,也可能推迟。起伏在时序年龄临界线上的生物学年龄存在着极为普遍的个体差异。国际上对什么叫衰老,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中一种比较通俗易懂而又比较切合实际的说法是:“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的降低的过程”。亦有人认为,衰老是一种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是机体在退化时期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如一个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其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各器官功能的普遍降低。举例说,如果将一个年为20岁的青年的器官功能定为100%,那么,一个年为70岁的老年人,其脑血流量约减少20%,心脏射血量约减少30%,肺活量约减少40%。可见,衰老不是一两个器官,而是包括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这也是和患病后器官功能降低所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人患肝炎时,他的肝功能会降低,但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并不明显。而人在衰老时,器官功能的降低却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的器官。衰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衰老;另一种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结局,病理性衰老则可结合防病加以控制。病理性衰老,有人称之为早衰。所谓早衰,是指生命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疾病,从外部侵袭引起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提前出现身体脏器的退行性改变,生命在其途中发生夭折。现有的研究证明,动物(包括人类)衰老的速度,与其寿命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衰老的速度越快,寿命便越短;衰老的速度越慢,寿命便越长。举例来说,鼠类的衰老速度大约比人类快30倍左右,可以认为,人类寿命比鼠类大约长30倍。研究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衰老速度的测定时,也发现长寿者的衰老速度参数要比一般的人好。这就启示我们,衰老速度较慢,可能正是这些人获得长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既然衰老速度的快慢极大地影响人类的寿命,那么对人类衰老速度的测定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人类衰老速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测定一些器官的功能,取得必要的数据。国外学者测定人类衰老速度的项目,有多至数百种的,但一般多为十来个到二十来个项目。例如美国巴尔的摩老年学中心,测定人类衰老速度的项目共24个。其中主要的是下列项目:一秒钟用力呼气量;收缩压;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量;血清球蛋白量;口服葡萄糖两小时后血浆葡萄糖量;听觉;视敏度;基础代谢;Ⅹ线测定手骨皮质的情况;肌酐排出量;最大工作效率;反应时间。我国一些老年医学研究者也对速度进行了测定,其主要项目有: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反映视功能的视调节能力;反映听功能的电测听;反映肾功能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神经功能的神经传导速度;反映嗅功能的嗅觉;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握力;反映血管功能的血压;反映神经运动功能的运动频率;反映心功能的心电图等。根据衰老速度的测定,及时制定抗衰老的具体措施,这样能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衰老的原因这里主要是研究和探讨诸多内外因素如何通过机体内在变化而引起和加速衰老,亦即探讨生理性与病理性老化的机理,弄清衰老的机制。对衰老原因的认识,是衰老理论的核心,是探索延年益寿之道的基础。第一,七情太过。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里的“白了头”,就是中医所说七情(忧思喜怒悲惊恐)中的忧伤对人体刺激后所引起的衰老征象。可见,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衰老的来临。正如《素问•疏五过论》所说:“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这就是说,过度的情志变化,使气血损耗离乱,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持久不复,则易入衰老之境。《灵枢•百病始生篇》还提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而中医认为病起于阴比较严重,难以治愈。总之,情志的变化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因而能够促使衰老。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缓之也,毕其数也。毕数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哀,五者损神则生害矣。”第二,疾病损伤。此指疾病可加速衰老,促进早亡,缩短寿命。原因是患病后,可加重阴阳平衡失调,加重气血精神脏腑的亏损,甚至导致气散精竭神去,阴阳离决而死亡。有人调查106例90岁以上活着的老人,健康无病者58人,占54.7%,表明无疾病所伤者易获高寿。可见,疾病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第三,遗传因素。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及动物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正如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先天责在父母”,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变老。反之,先天禀赋弱则身体憔悴,精神萎靡,变老就提前或加速。据某次调查,四川省372名百岁老人中,祖孙三代有长寿记录的13人;广西巴马瑶族53名老寿星,其上一辈有31人也是特别高寿。遗传学家曾追踪了1600名孪生老年人,发现他们的年龄非常接近,同卵生的,寿命平均只差3年,两卵生的差6年。而且许多孪生子之间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类似。由上可知,衰老确与遗传密切相关。第四,睡眠很差。这是因为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不要说长时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也有很大损害。其损害,首先表现在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可能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全身乏力等症状,轻者可以恢复,严重者还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可见,睡眠极差能促使衰老。难怪古人说:“眠食二者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事实证明,睡眠可以消除疲劳,还清一日身体活动中的“氧债”,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五,环境失宜。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前者如大气、日光、水分、地质、森林、植被、天文、气象、电离辐射等等;后者如社会的经济和***结构。劳动条件、家庭、文化、教育等等。这些环境因素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促进早衰。不但人是这样,生物也是这样,很多生物在古代有,现代找不着了,就是因为那些生物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绝了种。关于人的寿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里早就明确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长;而“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应短促。这可从马晒人与爱斯基摩人的对照中得到印证。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饮食以肉为主,但他们的血脂却不高,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斯基摩人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属于目前世界上寿限较低的民族之一。由此可知,人体衰老与否,的确与人们自身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社会环境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首先是不同的时代,人类的寿命就不同。据考古学家鉴定,中国猿人的死亡年龄,在14岁以下的占69.2%,15~30岁的占11.7%,40~50岁的占14%,50岁以上的仅占5.1%,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猿人大都未成年就死亡了。而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其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是一个重要因素。第六,缺乏运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一语道破了生命的奥秘,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事实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有位病理学家通过数千名尸体解剖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14.5%,体力劳动者仅1.3%,两者相差11倍。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岁。此外,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采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祖国医学亦认为“动则不衰”。如《吕氏春秋》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这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第七,饮食不节。早在30年代,英国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就做过这样的试验:限制一组小白鼠热能的摄取量,但保证其他必要的营养;另一组小白鼠自由取食。结果,自由饮食的小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限制饮食的小白鼠300天、500天乃至1000天后骨骼还在缓慢地生长着;自由饮食的小白鼠不到两年半全部死亡,限制饮食的小白鼠活了3~4年,限制组小白鼠的肿瘤发病率也比自由饮食组的少得多,最常见的肾硬变几乎完全消失。经过多次重复试验,结果都是一样,这就是老年学研究中最惊人的“麦卡效应”。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长寿老人,除其他原因外,普遍都有控制饮食的习惯。可见,限食能延缓衰老、实现长寿。为什么适当限食能延缓衰老呢?美国兔疫学家奥福尔指出:限食可使机体免疫力在老龄时仍保持旺盛,使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定时紊乱得以推迟,从而延缓衰老过程。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大村裕教授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这种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增殖,并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脑早衰的主要物质。大村裕教授指出,目前虽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控制饱腹时“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脑中的生成,但推迟脑血管硬化和大脑衰老,则是完全可能的。上面的论述告诉我们,人们必须注意节制饮食,否则会导致早衰。关于这一点,我国古籍中的论述颇多,如《管子》曰:“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东谷赘言》中曾反复强调多食之危害,书中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凡此皆说明了饮食不节,可损脏腑,诸病丛生,折寿损命。所以,《寿世保元》强调指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第八,劳伤过度。劳伤,是指过度劳累引起疾病而言,《素问•举痛论》里说:“劳则气耗”,指出形体过度劳倦主要伤及人体的正气。《素问•上古天真论》里亦云:“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若把妄作妄为当作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50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范围很广,如劳伤过度等。第九,房劳过度。房劳过度之所以引起早衰,是因为交接多则伤筋,施泻多则伤精。而肝主筋,肾主藏精,性生活不节就会损伤肝肾,在中医的抗衰老理论中,保精护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这是因为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和肾的充坚与否,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一旦精亏肾衰,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减退或障碍,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因此,古人反复强调“善养生者,必宝其精”;而要宝其精的关键之一,是要节制性生活,特别是老人,更应注意这个问题。如《厚生训纂》中说:“年高之人,血气衰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一度不泄,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情,则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这就是强调纵欲可导致衰老,缩短寿命。《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明确指出:“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就是酒醉后肆行房事、纵情色欲所造成的。第十,吸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人的死亡大约有20%是间接或直接由抽烟造成的,因抽烟死去的人数要比车祸死去的多3倍。抽烟还会折寿,40岁长年吸烟人的肺同75~80岁不抽烟人的肺差不多。此外,抽烟还能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肺癌、胃溃疡等,甚至到全身各器官均可受害。但它传播流行之广却又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无怪乎不少人称抽烟为“20世纪的鼠疫”。事实的确如此,烟草中仅有毒物质就有20多种,如尼古丁、烟焦油、亚硝胺、砷、一氧化碳等一系列毒物。尤其是烟点燃后所形成的烟草雾中含有更多刺激性及细胞毒性物质,数目竟达780种以上,而且浓度很大。烟草的烟雾中还含有即便是污染空气也较少见到的强致癌性物质,如烟草叶子蜡性层燃烧时放出的烷化四芳烃和五环芳烃。尼古丁是最厉害的植物毒物之一,急性中毒后死亡之快,与氰化物相似,因此是烟草致命毒物中的主犯。由此可知,抽烟所造成的衰老是明显的。吸烟能引起早衰,同样嗜酒过度亦可导致衰老。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酒精是有害物质,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损害极大。首先,长期多量饮酒,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和脑血管溢外,并可引起心脏脂肪变形,心功能降低。其次,当胃内酒精超过20%时,则对胃酸分泌和胃的消化功能起到抑制作用。长期多量饮酒造成的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食道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维生素缺乏症等,并会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受损变性,发生脂肪肝口肝硬化。还有,嗜酒过度能引起中枢神经的深度抑制,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祖国医学亦同样认识到过量饮酒对人所造成的危害。《饮膳正要》中说:“少饮为佳,多饮伤形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云:“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过饮不节,杀人片刻”。古人的这些告诫,都充分说明了饮酒过量能降低人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衰老。衰老的解剖和生理病理改变第一,机体表面的改变。人的生理机能的衰退往往是逐渐变化的,最早出现的细微变化,多从形体、外貌上反映出来。常见者为皮肤、毛发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是容颜、牙齿及形体的改变。机体表面的这些形态变化,主要是由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如细胞减少、萎缩、变性、组织弹性减低等。机体表面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1)外貌。衰老时,外貌表现明显,突出地表现在面部。面部皱纹是衰老改变的重要征象之一,它的产生是由于失水、皮下脂肪和弹性组织逐渐减少以及皮肤受到肌肉的牵拉。最早出现皱纹的地方是额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皱纹变多变深。皱纹以后在眼角、耳前颞部及口角两边相继出现。眼角和颞部的皱纹在两眼角外侧呈扇形放射状,有人把它看成是年龄超过40岁的标志。皮肤由于脂肪和弹力纤维的消失而松弛,可见眼睑、耳及胯部皮肤下垂。眼的外观,以下眼睑肿胀为其特征,一般在40~50岁时出现。皮肤上还可常见到褐色的色素斑或略突出皮肤的扁平疣,称为老年斑、老年疣。它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点状色素沉着,60岁后明显增多。目前已研究出了种种能抑制老年色素斑形成和消除其积累的有效药剂,如天然或合成的某些抗氧化剂等。白头发给人们以老人的印象,并几乎成了老人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头发变白是老化现象。原因是色素量少的毛发取代了充满色素的毛发,直到有色素的毛发全部被取代为止。这里要说明的是,比头发更明确地表示老化的却是鼻毛的变白。鼻毛只生在鼻孔的入口处,数量少,它与头发不同,不随年龄增加而变稀薄,因此要检查变白的程度及变白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鼻毛的变白多在36岁以上开始,到50岁以上时几乎全部变白。衰老时,除头发变白外,头发脱落也先后出现。有人提出,在60岁时,约有80%的老人出现脱发,75岁以上则有90%的老人脱发。此外,衰老时,一般眉毛稀疏,部分或全部呈白色,个别的眉毛全秃,且胡须逐渐变白。(2)视力。不少人在40~50岁时发生“老花眼”,说明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原因是晶状体的视调节功能改变。晶状体如同照相机中的聚光镜(凸透镜),它是一个透明的有弹性的组织结构。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屈光能力,从而使不同大小和不同远近的物体的形象,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这就是所谓晶状体的视调节能力。但在衰老过程中,晶状体的弹性逐渐降低,其屈光能力逐渐减小,因而视调节能力也就逐渐降低。通常,一个10岁的儿童,其晶状体的视调节能力约为1400度左右,至25岁时减至830度左右。一个人在阅读书本时,约需有333度的视调节能力,而对于一个50岁左右的人来说,其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却只有250度,如果这个人不是近视眼,这时必须戴一副老光眼镜,才能使其调节能力增至333度以上。此外,晶状体在衰老过程中的混浊度逐渐增加,当这种混浊使晶状体的透明性明显降低或丧失时,便会形成白内障。(3)听力。一般来说,从30岁开始,听力就逐渐减退。至50岁左右便开始自感听力减退,例如听不到手表声。在大于65岁的老人中,听力减退的占27.4%。听力减退的原因,可能与鼓膜的增厚和弹性减退;听小骨链关节的机械效能减退;内耳的听觉神经细胞――耳蜗的毛细胞数逐渐减少等有关。(4)身高。老年人由于椎间盘萎缩变薄。脊柱变短且弯曲,可出现驼背和身高降低。如果同时合并臀部及膝部弯曲,势必加重身高的降低和姿态的改变。国内有人对534名老年人作了8年的观察,发现在8年内男性老人平均降低了3.7厘米,女性老人平均降低3.9厘米。(5)体重。多数老人的体重逐年减轻。其程度随摄入的营养、体质与生活方式而异。其原因在于细胞逐渐减少。当然也有不少人减轻并不明显,甚至有所增加。衰老时,除上述机体表面的改变外,老年人还常伴有牙齿脱落。在牙齿脱落后,牙龈萎缩,齿槽吸收,致使脸面下部皱缩,口腔变形,显得嘴巴与鼻子间的距离缩短。第二,机体内部脏腑器官的改变。随着不断的衰老,各个系统脏器的结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而结构、形态的变化,必然地要带来器官功能的改变。(1)呼吸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气管、大大小小的支气管及肺泡。其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与呼出二氧化碳。衰老时,由于骨骼、韧带和胸部肌肉萎缩、硬化,胸廓前后径增大,从而出现“桶状胸”。衰老时除出现桶状胸外,肺组织萎缩、肺泡扩大、泡壁变薄,弹性减少,使得肺容量有所改变,吸气量和肺活量减小,而余气增多。随着衰老的不断进展,肺活量逐年呈直线下降。例如,男子50~59岁为4.0±0.1升,70~79岁为3.2±0.1升。男子平均每年减少26.4毫升,女性平均每年减少21.6毫升。肺的总容量平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减少4.5毫升,最大呼吸容量于30~90岁间可降低近50%。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呼吸之气。人体通过肺,呼出体内的浊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正如《中国医学汇海•内景通释》中说:“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出纳自然,乃清浊之交通,人身之橐龠。”当人在衰老时,肺气常表现出不足,因而职司呼吸的能力大大减弱,体内的浊气经常不能顺利排出,极易出现咳嗽、气喘无力、语声低怯等症状,活动时症状加重。(2)循环系统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的血管特别是动脉,都会逐渐硬化。血管硬化的程度在全身并不都是一致的,有的组织器官硬化早些,有的硬化得晚些。硬化的原因是血管壁内的弹性纤维逐渐变直,出现分叉和断裂,同时钙的含量增加,弹性组织内钙盐沉着。正常情况下,弹性纤维能使大的动脉具有在受血流冲击时扩张和回弹复原的能力,但衰老时,弹性纤维的前述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而动脉也就失去了弹性。心脏到老年期呈褐色萎缩,大小及重量减轻,各瓣膜出现增厚变硬。心率一般都减慢,其原因是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结果使心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65岁的老年人与25岁的青年人相比,其心博出量约减少40%,心脏的潜在力量70岁时只相当于40岁时的50%。对人在衰老时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祖国医学亦有正确认识。如《灵枢•天年篇》里指出:“六十岁,心气始衰……气血懈惰。”意思是,由于心功能减弱,血液运行无力。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心脏机能衰减。心脏机能衰减,无力鼓动血脉,故心中空虚而悸动,气促而短,劳则加促。心衰、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不能上荣于头部,脉络不充,可见面色(白光)白。气虚日久,心阳亦虚,导致阳热温煦功能不足,阴寒之邪阻滞心脉,出现心脉瘀阻的病变,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心胸憋闷或冷痛。(3)消化系统的变化。衰老时,平滑肌纤维及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力减弱,结肠及胃扩张,故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及内脏下垂等现象。此外,牙齿及牙齿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磨损和老化改变,但牙釉质的硬度不发生改变。40~50岁的人,牙齿磨损程度甚至可达髓腔,使牙髓显露。受到磨损的牙齿比较敏感,冷、热食物的刺激均可导致疼痛。由于牙龈萎缩,牙齿的间隙明显增大,牙周膜也逐渐变薄,这些都使牙齿的动摇性增大。衰老时,味蕾减少,老年人的味觉发生变化。因此,老人饮食,口味可能要重些。此外,衰老可导致肝细胞萎缩,纤维组织增生,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合成和储备的蛋白质也减少;胆囊壁、胆管壁变厚,胆囊变小,弹性降低,胆汁浓缩并含有大量胆固醇和胆红质,容易沉积形成胆石。中医学认为,饮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转输,有赖于脾、胃、小肠、大肠等以脾为中心的协同作用来完成。衰老可导致脾虚不运,从而出现周身乏力,气短懒言、四肢倦怠、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或疼痛,大便溏泻,或大便不爽等症,并且面色萎黄。舌淡、脉沉弱无力。此外,还有脾虚不运而致水湿内停之浮肿,中气下陷脱肛,脾虚血失统摄之出血等症。这些都是老年脾虚所出现的常见症候。(4)泌尿系统的变化。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衰老时,肾脏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肾小球数量逐渐减少。40岁以上的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肾小管也受到动脉硬化的影响。因此,老年人的肾脏清除废物和重吸收的功能有所减低,尿里常可见到微量蛋白质、红细胞,有时还会出现尿糖、尿比重偏低等情况。老年人的肾脏储备力差,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肾功能不全。此外,由于膀胱粘膜萎缩而常发生膀胱炎;由于激素影响,前列腺肥大常导致尿储留;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量上升,终至胰岛素不足,因此,糖尿病发生率高。中医学认为,水液的环流代谢,尿液的排泄,虽然与脾阳、肺气、三焦之火有密切关系,但它们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气的推动。一旦肾阳不足,肾的气化功能低下,则肺、脾、三焦等脏腑在水液环流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减退,水液不能正常输泻,故常见到目下如卧蚕状、小便排出无力、夜尿频繁等现象。(5)生殖系统的变化。对于男子来说,产生精子的精曲小管周围的基底膜与固有膜的胶原纤维增生,使精血小管的纤维化逐渐加重,从而使精子的产生逐渐减少,直至最后丧失生精能力。此外,产生男性激素(睾丸酮)的间质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使睾丸酮的分泌量逐渐减少;而睾丸酮的减少可导致性功能的降低。对于女性来说,其生殖系统的变化比男性明显,首先是卵巢停止排卵、绝经。一般绝经期为47岁左右,这时卵巢仍分泌雌性激素,但逐渐下降。由于阴道萎缩,腺体分泌减少,性生活也受影响。据有些学者的调查报告分析,女性在绝经后丧失性兴趣的百分比,60~65岁组为61%,60~71岁组为73%。对于生殖系统的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年六十,阴痿,气大衰。”这里的阴痿,即指肾所藏之阴精不足,这样肾阴、肾阳亦虚。肾阴肾阳亏虚,无以化生肾气。肾气虚衰,五脏六腑生化功能减退,从而出现生殖器官萎缩,性功能逐渐消失。(6)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衰老时,甲状腺组织萎缩,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促进向衰老变化;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减少一半,甚至完全消失;甲状旁腺功能下降,激素分泌减少,对低血钙的分泌反应也下降;雄激素分泌减少,不能对抗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致使钙从骨中丢失。此外,衰老时,血中垂体加压素含量有所升高,而加压素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也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7)免疫系统的变化。 表现为免疫能力随年龄而下降,对外来抗原的反应减弱,但自家免疫反应增强,自家抗体增加。具体表现在:胸腺在性成熟后逐渐萎缩;T细胞数的减少;B细胞制造抗体能力的下降等。由于细胞免疫力下降,对已知抗原不产生反应,不能识别新抗原,失去保护机体能力;由于防卫和监督能力的下降,致使癌细胞、细菌、病毒自由活动并增殖,使感染机率增加,肿瘤发生率增高。(8)运动系统的变化。此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都要发生变化。首先是肌肉的改变。表现在肌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间液体增多,肌肉萎缩,失去弹性,肌群体积减小;或者由于肌肉组织间纤维组织增生,使肌肉成为假性肥大,肌腱韧带萎缩而变僵硬。其次是骨胳的改变。骨骼中有机物减少或消失,在长骨端及骨盆,骨变成海绵样状态,或发生骨质疏松症,以致使骨骼变脆。最后是关节的改变。关节软骨纤维化、磨损及骨化;肋软骨钙化,变脆易断;滑囊变僵硬致使关节也僵硬。有时软骨可完全消失,致使老年人活动时仅以其关节两端骨面直接接触。一般地说,关节组织的老化改变,在28岁后即可表现出来,特别是支持体重的关节,变化比较明显。(9)神经系统的变化。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脊髓及发自这两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同分布至全身各处的神经。衰老时,神经细胞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神经细胞内的脂褐素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大脑的重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硬脑膜变厚,硬脑膜下的蛛网膜逐渐胶原纤维化和钙化。此外,衰老时,神经的传导速度变慢,如20~30岁的年轻人R神经传导速度为7.5米/秒,而80~90岁的老人则为5.2米/秒。对近事的记忆力减退,睡眠时间短,易醒,爱打瞌睡,温度觉、触觉和振动觉的敏感性下降,而味觉阈升高(菜肴要求调料浓度高)。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均与神志活动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里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衰老时,人体五脏功能均减弱,这样皆可在神志活动方面反映出来,如不耐思考,前言不搭后语,记忆力减退等。衰老时,除上述各器官、各系统发生变化外,造血系统亦可发生变化,表现为骨髓体积的减少;骨髓中贮备的造血母细胞数量的减少,老年人的贫血倾向等。综上所述,人体衰老的器官功能改变有几点共性,这就是普遍性、进行性、退行性及内禀性。所谓普遍性是指衰老现象在体内各脏器普遍存在;所谓进行性,是指衰老过程不停顿地发展;所谓退行性,是指衰老变化表现为脏器功能随增龄逐渐减退,对外环境的适应力逐渐减低,死亡的威胁呈对数加速;所谓内禀性,是指人体衰老的变化有其内在固有基础,结构改变与功能改变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归纳起来,人体的老化过程,不管发生的机理如何,总存在着细胞的逐渐丧失,表现为器官的大小、重量和细胞数量的改变。一般地说,各器官功能老化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由于功能性细胞数量的减少,引起生理活动的改变,如器官的耗氧量降低和功能储备量减少;血液循环量减少;有些器官的功能可因老化而完全丧失,如女性绝经后,卵巢停止排卵等;解剖结构完好,但可出现功能减退,如神经传导速度变慢等;少数器官的功能可出现反常的提高。第三,衰老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脏储备力低下。人体所有的器官,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竭尽全力工作的,而是留有一定储备的,只有在必要时才将储备力付出使用。而衰老时,这种储备力减少,例如老年人在平坦的道路上慢慢地行走时,没有什么痛苦,如快步行走或跑步时,就要发生气喘和心慌,而且在停止运动以后,呼吸和脉搏数也不像青年人那样很快复原。这些都说明肌肉、肺、心脏的储备力减低。二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身体具有逐渐适应和习惯的能力,叫做适应力。衰老时,人的适应力降低,当发生气压、气温、湿度等的气候上的改变时,就容易生病。如在阴天、刮大风时,或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易出现全身酸痛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失眠、情绪抑郁等现象。国内外有人统计,老年人在严寒和酷热的季节患病者较多,如在寒冷的12月、1月、2月多患肺炎及心肌梗塞;在夏天易患中暑及腹泻。三是自理能力下降。所谓自理能力,是指自己能够料理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助。衰老时,体力逐渐减退,行动不便,极容易失误,因而发生外伤等的机会也较多。四是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老年人易发生传染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原因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衰退与紊乱,抵抗力极其低下。衰老问题的探索衰老尽管不可避免,但衰老可以推迟;而推迟了衰老,人的寿命则可大大延长。因此,对于衰老的探索就非常有意义。上一页12下一页

中华棋牌手机版

御龙传奇至尊版

九州缥缈录

问鼎仙域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