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滤袋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兰考纪行不同的时代相同的追求

发布时间:2021-01-21 16:47:44 阅读: 来源:滤袋厂家

兰考纪行:不同的时代 相同的追求

兰考变了!  11月5日,记者一进兰考,首先看到的是焦裕禄同志身披棉袄、迎风而立的雕像,让人们不禁想起他带领群众战风沙、排内涝、治盐碱的故事。  如今的兰考,风沙已不见踪影,盐碱地成为万亩良田,宽阔的大堤静静地守护着黄河的最后一道湾。县城里,随处可见刚开工的建设工地。深秋的田野上,泡桐和杨树排列成行,麦苗是底色,连片的塑料大棚,让大地更加生动。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个传统农业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这片浸润着焦裕禄精神的土地又在坚守着什么?这是我们此行最想知道的。  “工业强县很迫切,农业富民没有变”  今天的兰考县委把“工业强县”放在发展战略第一位。县里建了一个14.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这两年入驻的工业项目就有140多个。县委书记魏治功说,未来几年要让兰考三分之二外出打工的农民回到家门口就业。  工业的发展,让全县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产业集聚区的工业销售收入2010年达120多亿元,全县财政收入2.9亿元。兰考的城镇化率尽管刚刚达到32%,低于全国也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但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确是不小的一步。  但兰考仍然是农业大县。80多万人口中,有50多万是农民。“农业富民”在兰考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农村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头。”兰考县县长周辰良说。县委强调,在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农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要通过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效益。  这几年,农业地位在调整优化中得到增强,农民收入年增幅达到了10%。尽管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刚刚4336元,但对于曾经“红面馍馍”都吃不饱的兰考农民来说,今天的生活实在来之不易。  兰考的农民仍然是当地人口的大多数。农业的发展将带来广大群众的生活变化。“工业强县很迫切,农业富民没有变”,兰考县委的体会也许不仅仅在兰考有意义。  “吃喝不再愁,盼的是过上好日子”  5天里,我们走访了10个村庄,听到农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政策好,吃喝不再发愁了”。  当年,焦裕禄带领人民与内涝、盐碱和风沙“三害”作斗争,为的是多打粮吃饱饭。今天,农民一句“吃喝不再发愁”,表达出太多的新内容。  吃喝已经不再是农民的话题。黄灿灿的玉米,挂在农家院落,映出丰收的喜悦。东坝头村一万亩耕地大都在黄河西岸。村党支部副书记庞建波介绍,“有了小浪底工程,耕地不再年年被淹,滩涂成了良田。”张君墓镇南王庄村70岁的许合江老人说:“过去高粱面馍馍都吃不饱,现在谁家的麦子也够吃3年!”  修房盖屋历来是农家大事。进张君墓镇阮寨村,没走多远就遇到两家在盖新房。新盖的房子大都是上下两层,不但有漂亮的门楼,外墙还贴着光洁的瓷砖。“一栋房子差不多要花15万元。”村会计阮志启老人说,他四个孩子都盖了新房。这些新盖的房子也有了卫生间,安装了淋浴器。全县还选择了21个村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在这些社区的规划图上,不仅有排列整齐的楼房,更有幼儿园、文化活动室等配套设施。  看病花钱曾经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新农合让农民的忧虑少了许多。双杨树村李红彦老人去年做了一个大手术,十多万元手术费,报销了一多半。儿子李建强感慨:“要不是有新农合,我家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翻身。”目前,兰考全县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了96.8%。  养老在农村也不全靠儿女了。我们在双杨树村访问了一户“双女户”老人。他们掰着指头算起了收入账:每月老两口各有60元养老金,还有80元“双女户”补助,家里种着3亩地,还可领到60多元补贴,两位老人每月收入300多元。老人感叹“吃粮吃菜都是自己种的,政府还给了这些钱,足够平时花的了”。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兰考全县8万多60岁以上的老人都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秋收过后,有不少农民趁农闲去串亲戚。李建强的父母到新疆看望他小姨了,这是老两口第一次去看望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在兰考火车站候车室,我们见到一位宋大爷,他也是去西安走亲戚。73岁的宋大爷是红庙镇东村人,问起1962年焦裕禄同志来这里看望逃荒灾民的事,他说:“我那会儿也逃过荒,日子能过成现在这样,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泡桐和杨树勾画出田地的轮廓,走在乡间,我们分享着农民的喜悦。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人人都能数得出。人们由衷地称赞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也表达出对新农村建设的新期盼。  东坝头村已经通了水泥路,但雨后路上有不少积水。庞建波盼着水泥路能铺设下水道,各家门口的小巷道也能硬化。他说:“修路的计划已经报上去了,正等着政府批呢。”  葡萄架乡董庄村2300多口人都参加了新农合,93%的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村里人最盼望的是政府能再帮着打口深井,把自来水管铺到每家每户,现在的井才十几米,水有盐碱味,不好喝。我们问了村支书,打口三四百米深的井,加上铺设管道,大约得花100万,这对于刚解决温饱的农民来说,筹措起来实在是难事。  农民翟长俊经营着一个塑料大棚,他盼的是县上能帮着换台大的变压器,把电接到地头,方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这些具体期盼大多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紧密相连。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家庭困难。如今,他们盼望的是政府能多办些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盼望惠农政策能更多关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能更多地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合作社领着进市场,还盼走得更稳当”  在城关乡姜楼村一个蔬菜大棚里,我们遇到了蔡爱兰。这位52岁的农家妇女感叹:“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家种着6亩地。往年种小麦,亩产在700斤左右,小麦收割后再种一茬玉米,一亩地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现在,家里的4亩地租给了天裕实业公司,每亩可得1000斤小麦价格的租金。她自己来天裕公司打工,还是种地,每月能领取1600元工资。“同样是种地,收入不一样。”她说。  像蔡爱兰这样实现了“种地方式转变”的农民,兰考还有不少。在县委、县政府推动下,兰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18个发展到300多个,覆盖全县70%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农民与大市场的对接。农民称赞说:“合作社领着我们进了市场。”  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三义寨乡南马庄村1581口人,耕种着2850亩地,2004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800元,去年却达到了5000元。“增幅快,是因为有了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张砚斌说,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在这里挂职锻炼。她倡导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从此收入走上增长的“快车道”。  专业合作组织也吸引着农民。37岁的葡萄架乡董庄村农民翟长俊,在广州、郑州、武汉等城市打工10多年。现在,他和爱人回村经营起蔬菜大棚来。合作社帮他们建大棚、卖菜,一个大棚就收入2万多元。他说,“这比外出打工强,我不再出去了。”  进了市场,农民还盼望能“走得更稳当”。  红庙镇夏武营村的张平安告诉我们,年初芹菜种得太多了,不少地方都赔了钱,他没有亏本,是因为山东寿光的朋友给他提供了信息,于是推迟了种植时间,错季收获挣了钱。信息帮了他,但他最担心的还是信息,“如果规模再大一些,靠人际关系来了解信息就不够了。”如何获得稳定的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信息,仍让他忧虑。  东坝头村的庞建波种的是蘑菇,石砦村的王金贵种的是洋葱,他们发愁的一是贷款难,二是技术不过关,不敢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  信息、销售渠道、技术培训和金融服务,都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看来,要使农民在市场上“走得更稳当”,光靠兰考县委、县政府还不够。  “不仅自己能吃苦,还能带领农民干”  “为民多吃苦”,曾经是焦裕禄精神的集中写照。在今天的兰考大地上,基层干部把焦裕禄精神诠释为一句话:“不仅自己能吃苦,还能带领农民干。”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希望基层干部既是“能为民吃苦的好人”,还要做能带着农民干的“能人”。我们结识了多位这样的农村干部。东坝头村20多户蘑菇种植户,都是副支书庞建波带出来的。红庙镇夏武营村支书张平安利用技术和销售优势,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430多户农民有340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  “带着农民干”,还有一支新生力量,那就是大学生村官。兰考451个行政村,有近500名大学生村官,三分之一正在农村创业。我们结识了高云飞、王金奎、胡殿令、刘雨光、王金贵、田晓鑫等大学生村官。他们对农村感情深厚,掌握了现代知识,而且怀着一腔创业热情。  县委副书记霍传富告诉我们,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学生村官已经建起6大专业基地,带动了65个专业村的1120户农户走上富裕道路。  刘土山村委会主任助理刘雨光说,从大学生到“村官”,“融入农村”是第一道题。当村官之后,他帮村里的老人干农活、接送留守孩子,慢慢才赢得农民信赖。几乎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他们身上迸发出奋进的力量。在张君墓镇,我们与6位大学生村官聊天,他们中间除了2位本科毕业,另外4位是专科毕业。令人惊喜的是,近两三年里4人边工作边自学,都获得了本科文凭。  这些年轻人身上洋溢着一股可爱的创业激情。郑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云飞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当了村官后用家里的房子作抵押,贷款40多万,创办了蔬菜合作社,小伙子憨厚的脸上总挂着浅浅的笑,很难想象芹菜卖不出时,他竟会躺在芹菜地里,流着泪喝醉了酒。岳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田晓鑫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拒绝了父母给他在城里找的工作,当起了村官。他承包150多亩蔬菜地,建起农业合作社,不料赶上芹菜积压,5分钱一斤都卖不出,这位27岁的小伙子自己开车,把菜白送给附近的中小学食堂。“笑一笑,这些困难都过去了。”田晓鑫说。  这些年轻人是建设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正在描绘兰考的未来!  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车窗外,秋日兰考的风景丰富多彩。时代在前进,土地在变化,不变的是永恒的主题、永恒的追求。

南京专治不孕不育医院哪家好

私密整形外阴整形手术

平乐癫痫医院

如何正确的认识阳痿